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網友問小手臂高度的問題


羅德鈦金屬微調

這是愛樂芬老闆給我試用的微調
這款微調是由羅德公司所生產的鈦金屬微調
 
羅德老闆是台商,我也認識,他在大陸走的是高檔路線
這款鈦金屬微調在大陸的售價是99人民幣,而台灣賣500元台幣
 
 
 
價格確實是不便宜
拿到之後就裝在我的琴上試用


以下這張圖是舊微調


 
以下是新微調
 
 
 
經過近3個月的試用,感覺比想像中的好用
這樣高價位的微調不管是安裝拆卸還是使用轉動當然都沒問題,很順手。
這種微調的設計不是純粹造型的變化,更不是只強調鈦金屬的輕量(又不是腳踏車),這2者當然都有
更重要的是,他和一般最常見的微調,如我舊款微調,能讓E弦的長度更長,而和沒有安裝微調的其他3條弦的長度更接近,據說這樣的音色會更好,我程度有限分辨不太出來音色的變化,但有此一說,也讓大家知道。
    這樣增加E弦長度的微調早就有了,如下圖
只是這種微調可轉動的範圍很小,沒使用多久就轉到極限,必須放鬆然後從弦軸調音,然後才可以再次的使用。
    這款新微調我也是用這種觀念來看待,結果比我想像中的好,這一點雖比不上舊微調,可說是取中間值,然而卻是我可以接受的範圍,所以一直使用到現在。
優點:造型新穎,美觀,輕量,鈦金屬永不生鏽,弦距長,好用
缺點:價格較貴
這是個人的看法,請參考,謝謝
有興趣者請參考以下網站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小提琴按弦發力點的問題


樂易教程修訂版序

                  樂易教程新版序
    樂易教程出版已有3年的時間了,在這3年的教琴實踐中我又有一些新的看法想法,同時也在學生的教學實踐中證明比我已往的教學法更有效,這些新的觀念方法當然要放進我的教材中。
    在此同時我還發現到有些曲子先後的順序似乎有前後對調的需要(依據學生學習的狀況判定),另外有些地方的進度似乎過快,可以編排得更細膩讓教學的品質更好,學起來更容易,例如八分音符的學習就是。再加上原來就存在的錯誤,例如讓我很在意的作者,明明不是我卻誤植上我的名字等,這些在在證明告訴我此教材修訂的必要。
    既然要修訂就要把它做得更好,之前為了編寫教材我收集了不少童謠民歌,但還是不夠,很多地方是將就,其他人看不出來,然而我卻心知肚明,這次我特地收集小學到高中音樂課本裡的曲子,這樣一來大大的豐富了曲目的多樣性,同時也更貼近現代的學生(我認為耳孰能詳的曲子和現在孩子的認知是有差距的),有這樣的利器對我這次的修訂更加的順手,當然也就更完善。
    在台灣普遍使用的小提琴入門教材都是日本人編寫的,例如篠崎和鈴木,而這些教材編寫至今都有數十年將近百年的歷史了,更不要說貼近現代。在編寫樂易教程之初我不但考慮到學生耳孰能詳的曲子,更要貼近此時此地,例如選用一些台灣民謠,沒想到好玩的是發生了。有學生學會了燒肉粽也背好了,有機會放假回鄉下拉給阿公阿媽聽,阿公一聽高興極了說:小提琴也可以拉台灣民謠喔,哈哈哈。之後就給小孫子一個紅包,類似的事件還有好幾件。
    小提琴當然可以拉台灣民謠啊,也有這樣的曲集,只因為不是教材所以知道的人比較少而已。教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問學生這首曲子聽過沒有以確定我選曲是否恰當,我驚訝的發現現在的小朋友聽過的台灣民謠還真少,所以我更堅持要放進台灣民謠,然而也不可以因此就選用大量的台灣民謠而罔顧其它造成偏頗,因為是教材就必須循序漸進有計畫有條理的前進,一定要考量周全,均衡系統而豐富,所以原有的中國民謠和台灣民謠之外再加上客家民謠和原住民民謠。除了本地之外還有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等國的民謠兒歌,除了兒歌民謠之外古典音樂的樂曲自然不在話下,程度越高選用越多,到第5(相當於篠崎第3)開始全都是古典音樂的天下了。希望這本教材不但能建立學生紮實的基礎,更能讓學生豐富的學到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
    這次的修定讓這本教材更加的完善,希望大家也能學習的更輕鬆更愉快,老師使用的更順手。
                                       張家禎

                                       2013.02.20

小提琴初學笛音的拉法


小提琴V手勢之輔助動作




孩子上弦樂團的問題


松香使用的問題


松香選購的問題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上學校的小提琴團體班好嗎


學生問我有關聽音樂會的問題


成人學生可不可以使用4分之3的小提琴


家禎閒聊2--向大家致歉我不會分類


用腳打拍子和聽節拍器練習的問題


小提琴腮托的問題


用手臂放鬆的重量拉琴是對的,但不是絕對


小提琴入門建議從E弦G大調開始

   這一篇文章原本是刊在拙著樂易小提琴教程最前面,因為部分內容還不夠詳細,圖片也不清晰,再加上我又有新的心得,所以加以修改補充,特此說明。
                     預備練習說明
    由於這是新觀念新作法,所以必須作說明,煩請務必閱讀。
    目前在台灣教小提琴入門教材中,以篠崎和鈴木為大宗,鈴木教材因為我個人認為難易程度編排的順序並不是很合理,曲目也不夠多,在使用上極不方便,所以它只是我的輔助教材而不是主要教材,篠崎雖然也有些問題,但總體而言是比較合用的,所以它是我之前使用的主教材。
    篠崎教材是以A弦入手,就運弓而言有好有壞,若是和以E弦入手做比較的話,好的是容易訓練學生運弓的穩定度,相反的是比較難掌握,因為很容易拉到其它弦(A弦的時候若手臂過高會碰到D弦,若過低會碰到E弦。拉E弦的時候也是一樣,過高會碰到A弦過低會碰到琴體。只是拉A弦的時候這個過高過低的範圍比拉E弦的時候還要小,所以說拉A弦比較難掌握,比較容易碰到其他弦),因此我認為篠崎教材適合學齡學生使用,也就是如此我一直不願意教學齡前的兒童,原因當然是太小的兒童不好教,要大費力氣還教不好,失敗率太高容易有誤人子弟之嫌,其次是沒有好的教材我不願教也失去了學習探討的機會。
    記得去年有個5歲的小朋友要學小提琴,音樂教室知道我的原則,起先當然不會推薦給我,但其他老師又排不出時間,沒辦法最後只好找我商量,我想也好反正也是學習,而我也自認為教琴的功力又有所長進,於是接了。
    根據前面的分析,這麼小的小朋友當然不宜從A弦入手,因此我選用李啟宏老師編的教材,這個教材是以A大調從E弦入手,和鈴木教材是同一觀念。
    小提琴左手手指按弦的部位,我認為最好是指尖的左半側(為什麼,下面會討論)如圖1
1
    這是自我分析的結果,後來我發現有葛拉米安及趙惟儉二為大師提出過(以前看過但早就忘了),真是高興,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證明我的方法站得住腳,最近在拜讀黃輔堂教授著的--小提琴團體教學研究與實踐中,黃教授也有相同的看法(相關說法及出處如附注)。因此我當然是用這一觀念在教學生,但坦白的說我教的學生中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甚至學了好幾年以後還不見得糾正得過來,在這期間為了糾正這個問題,雖然也發明了一些方法,但效果都不張,苦思了許多年都得不到好方法。
    這次我在教這個小朋友的時候,意外發現她竟然按的很好,是她特別聰明嗎?還是與生俱來的?還是……?接下來我細細的思考為什麼?哇天啊,我懂了,原來是這個原因。很幸運的過沒多久又有新的學生來學琴,我再用這個方法教,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真是太好了太高興了,現在我就是用這個方法在教,教越久我就越有信心。
   現在就來探討為什麼?首先先看圖2.3
2
3
這是我從A弦入手教學生的實際按弦情況,我已經提醒學生以手指指尖左側按弦了,結果還是按成這樣(正確的按法如圖1)。當然這個時候拉琴好像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再按2指時好像也還好,影響似乎也不大,如圖4.5,正確如圖6.7
4
5
6
7
但是按3指的時候問題來了,如圖8.9,正確如圖10.11
8
9
10
11
這樣的按法不但按不遠,而且費力,可謂是事倍功半,當然是不對的。我已經告訴學生正確的按法了呀,只是學生怎麼學都學不會正確的按法而已。
這樣錯誤的按法也導致手腕的錯誤,如圖12,正確如圖13
12 13
再從另一角度看,如圖14,正確如圖15
14 15
再換一個角度看,如圖16,正確如圖17
16 17
怎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好,我們現在來分析觀察。
一般情況下手指是如何做屈伸的動作的,我們就以食指為例,最簡單的來做死翹翹的動作看看,如圖18.19
18 19另一個角度,如圖20.21
20 21
很輕易的觀察到手指最自然的是垂直動作,我們也是以垂直動作按東西的,以此證明這是人的慣性動作。接著來做實驗,在鉛筆上放一個點,如圖22
22
再依正常的方法抓鉛筆,如圖23
23 24
再將這個抓法轉成按琴弦時的方向,如圖24
再將手放開,如圖25
25
再依1.2.3 指的順序按,如圖26.27.28
26   27
28
答案揭曉了,這就是人的習慣性動作。難怪我用盡我能想到的所以方法,就是克服不了。
若是用食指最下面的指節的側邊靠住鉛筆,然後用指尖左半部按弦就不會有問題,如圖29.30.31
29 30
31
    就是因為我們手指按東西的自然慣性動作不需要用手指側邊靠住東西,而正確的按弦法卻要,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按不好,而必須細心的引導養成。那又為什麼我的教法一致,有那麼年紀較大姿體掌控力更佳的學生都做不到,而只有5歲的小朋友卻做到了呢?照道理來說,年紀越小的小朋友肢體掌控力越弱,應該越難學會才是,此例怎麼剛好相反。好,接著我們再來觀察。
    先以E弦為例。首先夾好琴左手做好持琴動作,如圖32
32 33
再用1指指尖左側按弦,發現學生很容易做到,如圖33
因為手勢正確,再按2.3指時很容易就能正確的按弦。
    為什麼A弦就不行呢?這是因為當持好琴後要按弦時,A弦距離比較遠,很難作得到,當A弦沒養成正確的手勢,再學D.G弦時,錯誤的手勢就會越發的嚴重,這是我長期教壞學生所得出的教訓。 
    那是否不能從A弦入手嗎?其實也不是,只要能克服持琴時,左手腕往右移大約1015度應該還是可以的,只是依照我個人教琴的經驗這個動作非常難做到而已。
    當我有這樣的發現後很開心,但還是有一點疑慮,按E弦雖然暫時沒問題,可是等到學到A弦的時候會不會又變形了呢?過一陣子後學生學到A弦時,我很細心的觀察,小朋友的確有時候會有一點點變形,但情況並不嚴重,只要提醒她按弦的方法,他馬上就改過來了,真好。
    我還是會思考原因,為什麼?原來是因為學習E弦的時候已養成正確的按弦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一切好辦,再學A弦的時候雖然偶而會被人的一般慣性所影響,但一提醒便能改正,再學到D.G弦時就更好了,手勢更漂亮。
    這下子我更加確定從E弦入手的好處,於是我慎重思考是否要學習鈴木教材用A大調從E弦入手?我反覆的斟酌,也再次參考所有採用A大調E弦入手的教材,最後我覺得這些所有的教材無法說服我,如何合理從3個升記號有系統的轉成C大調,甚至降記號系列,因此我只能放棄,但我又已證明從E弦入手的好處,怎麼辦?最後我想到用1個升記號拉E弦開始這樣一來按E弦時4個手指的音位,就和C大調按A弦的位置一樣,也就是說學G大調的E弦只是暫時的,等學會了,也養成一點按弦的習慣後,再正式進入C大調拉A弦的課程。
    先前我已編好教材,現在我再寫G大調拉E弦的教材,我稱之為預備練習,編列在第一冊最前面,接著在幾位新生上使用,發現效果如預期中的好用,而有使用預備教材和沒使用者比較,只多花約23堂課而已,花這一點時間是值得的,而後幾乎不必糾正按弦的動作,進度反而加快了,又再次證明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的道理。
    學小提琴從E弦入手的著眼點是運弓容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我再次提出這一個命題,除了運弓容易我認同之外,更發現按指的好處,這個觀念似乎還沒人提出過,可能我是首創者,但更重要的是它經我的實驗證實確實是有用有效的方法,因為是新觀念所以我花比較多的時間和篇幅來說明,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或請專家老師們給我批評指教。
    講完主題了現在來講另一問題,食指按弦為什麼要用左半邊按弦。這個問題很重要,是基礎中的基礎,絕對不是老師這樣教我,我也如法炮製的教學生,建議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從琴頭的方向來看夾琴的情況,如圖34,我們發現琴面是斜的。
34 35
再把左手放琴頸上,也就是空弦的姿勢,食指的縱軸線和地板垂直,如圖35
然後按E弦的1(#F的音位),如圖36
36
從琴頭的方向看不到手指按弦的情況,所以我們再從自己的方向來看。
琴夾在脖子上琴面是斜的,如圖37
37
然後再把左手放琴頸上,也就是空弦的姿勢,食指的縱軸線和地板垂直,如圖38
38 39
食指再以最自然的垂直方向往下按,如圖39,我們發現食指是以左半邊按弦的,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琴面是斜的,而手指是垂直按下來,自然是以手指的左半邊觸碰到琴弦。由此證明食指以左半邊按弦才是最自然最合乎科學的按弦法。
    1指的按弦法決解了,其他2.3.4 指就簡單了。在正確1指的基礎上用指尖按弦,基本上就可以求得正確的姿勢,因為不是現在要討論的主題所以暫時不論。
    這個說法沒有任何依據,純粹是個人思考所得,是否正確合理,就請大家參考參考。
有關按指動作的探討進而整個左手姿勢的問題,有興趣者煩請參閱我布落格的文章,小提琴左手姿勢的探討,謝謝

附注:
  1.葛拉米安的說法:指尖略指向琴橋的方向而用指尖中央偏左的地方來按弦。(葛拉米安著-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法P.17)
    2.陳藍谷教授:手指按弦之指尖觸弦面應為中間偏左的位置。(陳藍谷著-小提琴演奏之系統理論p.89)
    3.黃輔堂教授:手指按弦有沒有用左側(4指除外)(小提琴團體教學研究與實踐,中,p.277)

    4.趙惟儉教授:食指應以指肚(指尖肉墊)左側按弦。(趙惟儉著-小提琴教學法p.84)